策略觀點

Opinion

DIY手作經濟改變了哪些事

2019年的一場疫情,帶起DIY的熱潮,常聽到有人說,大家都寧可DIY而不出門消費了,這樣的說法實在是太簡略了。疫情帶動宅經濟的成長,當然手作經濟也在其中,如果只是流行性的熱潮,應該會隨著解封而退散,但事實上卻沒有,更深的觀察可以看到消費市場有了質變。

 

姑且不論DIY是否比較節省花費,到底手作經濟的興起顯示出消費行為哪些改變,反而是我們要去重視的。

 

  1. 愈個性化愈愛

愈能表現出個性化的物品愈適合DIY,比如手作包、手染布、手作飾品等。個性化,換句話說就是差異化,要能跟別人不太一樣,哪怕只是些微的不同,也是很重要的。

 

  1. 我的消費我作主

手作DIY有趣的地方,就是成品是自己手作完成的。從要做什麼、準備材料、製作步驟到成品美化,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,這種成就感用一句話來形容,就是「自己煮的菜就是比較好吃」。所以,別再以為市場還是你給什麼消費者就吃什麼,市場要什麼,是消費者自己決定的。

 

  1. 有溫度的連結

溫度,是手作市場一個很重要的訴求,如社交訴求、親子訴求、感情訴求等等,而溫度的展現在於手作情境的設計,包含氣氛的設定、氛圍的營造,以及執行的細節。更進一步地說,現今消費者對於服務細節的要求比起以往更加重視。

 

  1. 提供痛點服務

生活裡的大小事,全部都可以DIY,當然這樣做並不符合現今的生活步調與需求,所以如何針對DIY無法滿足的地方提供痛點服務,會是重要獲利的來源。

 

把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,這就是花錢消費的最高級歡樂。

 

聯絡我們

Contact US

若您想免費索取專屬的顧客旅程地圖,歡迎與我們聯絡。